我院召开首批区域国别学研究生新生见面会

来源单位:

发布时间:2025-09-09

秋风送爽,共启新章。93日,我校迎来首批区域国别学硕博士研究生。为做好新学期人才培养有关工作,进一步增强新生归属感和学科认同感,98日上午,我院在文汇楼A409会议室召开2025级研究生新生见面会。党委常委、副校长李秉忠教授线上出席会议,历史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晨子,副院长郭响宏副教授,导师代表何志龙教授、胡舶教授、韩中义研究员、赵旭黎教授、忻怿副教授、杨松副教授、周厚琴副教授,外国语学院院长刘全国教授、导师代表孟霞教授,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院长王欣教授、副院长徐百永教授、导师代表韩香教授,区域国别研究院(‘一带一路’建设与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)导师代表龙国仁副教授、李娟副教授以及20258名博士研究生、15名硕士研究生共同参加了会议。会议由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梁莹主持。


会上,李秉忠副校长向2025级区域国别学首批硕博士研究生表示热烈欢迎,并详细介绍了我校区域国别学发展历程、建设底蕴以及“三海两亚”特色研究区域。围绕新学期人才培养工作,他提出三点指导意见:一是加强思想认识,强化服务国家战略专业认同。区域国别学是对国家战略和时代需求的有效回应,同学们要坚定专业信念,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深入理解自己从事的专业;二是深化培养模式,加强理论和实践双向并举。区域国别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,需要研究生具备跨学科思维,掌握多门学科课程知识,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;同时注重田野调查,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和研究对象国学习实践经历。三是创新指导方式,试点双导师指导模式。区域国别学是培养通晓多门学科知识、解决实际问题的通才,要为研究生配备不同学科背景的指导教师进行专业指导,在完成培养方案与论文框架指导等环节外,注重跨学科学术热点追踪等实践指导。

郭响宏副院长以“深耕‘三海两亚’培育区域国别英才”为题,从“学科使命与战略价值”“学术传统与特色聚焦”“立德树人培养体系”和“制度保障与课程矩阵”四个方面,系统介绍了区域国别研究院的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体系。李晨子副书记就学生日常管理等相关情况作了细致说明。

刘全国教授、王欣教授、何志龙教授、胡舶教授、龙国仁副教授作为导师代表先后发言,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研究领域和方向,并对新生表达了殷切期待。

2025级博士研究生孔丽婷、硕士研究冯子雯作为新生代表发言,分享了选择区域国别学的初心,表达了未来深耕学术、服务国家战略的志向。


此次新生见面会的召开,不仅让首批区域国别学研究生全面了解了学科发展与培养要求,更搭建了师生交流的桥梁,标志着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工作全面启动,为新学期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

版权所有©陕西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  陕ICP备05001611号